查看原文
其他

李政涛:传统的育人边界需要实现三重突破,展开全域融合 | 头条

李政涛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 年会进行中,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参与远程学习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至今已经七届,一直坚守一个关键词——创新。事实上,中国教育时时处处需要创新。创新从哪里来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源头。


第一个源头是坚守。创新要坚守一些不变的东西来打根底,做基础。


有这么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名为安泰(Antaeus)的巨人经常与别人搏斗摔跤,当他被摔倒后,他一定会做一个趴在大地上的动作。他是大地母亲之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帮助他获胜,每次他趴在大地上,都能汲取成长站立的力量。


对教育来说,什么是不变的?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所以,重建教育生态首先是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也是教育创新的力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爱,爱学生、爱教师、爱教育;第二个是敬畏,敬畏人的生命,敬畏天地自然,敬畏社会,还有敬畏技术。



第二个源头是拓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野,每个人的视野都存在边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格局。什么叫格局?“局”可以理解为局限。当一个人有了格局,他就有了这个格局带给他的局限。

我们每一次探讨,每一次演说,每一次实践,其实都是一个打破原有视野边界,重塑自我格局的机遇。


我试图找到全域育人的密码,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展示出我的探索路径。



传统育人边界在哪里?



过去的育人都是发生在学校、在教室,取决于教师,但现在更加关注家庭和家长,这都是传统育人边界所在地。 



为什么需要突破传统边界?



因为传统的育人边界无法满足人类的育人需要。


育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之一。人一出生六七斤,长大成人不仅需要身体成长,更需要精神、灵魂上的成长,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我们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我曾听过一堂课,讲的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问老师,鲁迅这篇文章,孩子们的学习难在哪里?他说,鲁迅的世界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鲁迅的文字太晦涩了,所以它难。


我说,这是不对的。我认为,难在目标——体会鲁迅对保姆阿长那种细腻的温情。的情感世界是复杂的,鲁迅对保姆阿长从一开始的厌烦、厌弃、畏惧到后面的愧疚、怀念,他的情感非常细腻,非常复杂。 


我很喜欢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对人类情感世界进行了如此细腻、如此微妙、如此深刻、如此复杂的展示,实现了“人之为人”。


因为有了朗读,因为有了语文,因为有了教育,孩子们的情感世界越来越细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微妙,越来越深刻,这才叫人。


老师,塑造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最复杂的工程师,因为他在育人。


而育人是一件与所有人都有关的事情,不只是和老师、家长有关。育人是一件需要所有人参与,并且是只有通过所有人参与才能达成目标的事情。


为什么?因为人的成长不只是在学校里发生的,育人不只与教师、家长有关,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教育力。教育、育人和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紧密关联,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每个细胞里。 


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日本一家蛋糕店来了一位乞丐,他掏出钱交给老板,说要买一个蛋糕,老板很恭敬地双手接过钱,转身装好一个蛋糕,双手递给他,非常恭敬、尊重地说,欢迎您再次光临。老板的小孙子站在一旁,目睹了全程。


乞丐走后,小孙子抱怨道:“他不过是个乞丐,你怎么能要他的钱,而且对他这么尊重,这么恭敬,凭什么?”老板却说:“今天他是拿钱买我的蛋糕,不是乞讨。如果不接他的钱,我对他不尊重。更重要的是,他是我的顾客,他来到我店里,既需要一份蛋糕,还需要一份尊重。” 


这番话,这个场景,小孙子铭记了一辈子。他的爷爷给他上了一堂关于教养的课。


什么叫教养?真正的教养不是看到领导的尊重,看到富贵之人的恭敬,而是对底层老百姓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养。


所以,蛋糕店里发生了一场教育,实现了一次育人。此时此地的蛋糕店就是教室,老板就是教师。这样的场景也会在飞机上、在高铁上、在会场中,时时、处处发生。



育人边界要突破到哪里去?



第一重突破,突破到社会世界中去。


从学校走向社会,最重要的突破载体是社区,未来的学校,是学校在社区里,社区在学校中。未来的育人一定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未来的育人方式,一定是学校教育力、家庭教育力和社区教育力的融合。 



第二重突破,突破到自然世界中去。


自然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叶澜教授曾提出一个核心观点:我们要把丢失的自然找回来。因为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失去了对自然的依赖,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失去了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过去的诗人看到一片叶子落地了,看到雨花雪花在飘飞了,马上就有了诗意,马上就有了触动,马上他就流泪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讲过,中国古代的艺术家都有强大的对自然现象的感发能力。而我们现代人越来越失去对自然现象的感发能力,所以我们要把它找回来。 


我希望自然能够回到学校教育的世界。自然就是育人的田野,天空就是屏幕,山水就是校园,森林就是教室。


但是,我也有一个感受,现代人还能回到原初的自然的吗?


回不去了。现在的自然,是自在的自然,人在自然和我在自然已被现代科技改变了。因此,我们现在回到自然是学会与被改变的自然相处。 



第三重突破,突破到虚拟世界中去。


网络就是校园,移动终端就是课堂,机器就是教师。今天的校长和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自然的关系,更要密切关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我们将进入双线教学、混融育人,线上线下混融,双师协同育人的新时代。


双师不是指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不是指主教师和辅助教师,而是人师+机师,人工智能做老师。所以,未来的教师他不仅要人师之间PK竞争,他还要和机师之间PK竞争。


当然,人师与机师之间不只是竞争关系,更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关系,它应该是协同交互的关系。 



育人边界突破需要什么?


需要全力融合。包括学校教育力、社会教育力、自然教育力、技术教育力的融合,还要增加一个力,我的新的感悟——网络教育力。


需要五育融合。怎么理解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来自于我们国家一个重大政策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我们概括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简称五育融合。


它来自于一直以来抑制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比如说疏德、偏智、弱体、抑美以及缺劳,长期存在着五育之间是分离的、割裂的、甚至矛盾的现象。 


我认为,五育融合首先是一种育人假设:预设人的成长,不仅是全面发展,它更是融合发展。


五育融合也是一种发展阶段至少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并举的阶段,并举要解决的是五育缺的问题,不全的问题。第二阶段,就是五育贯通的阶段,让五育之间融通起来,避免割裂。第三个阶段,五育融合进入到共生的阶段,五育之间共生共长。


五育融合,还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与五育并举不同并举是副词,融是动词融合就是一种教育实践


五育融合更是一种育人思维,它打破了我们习惯的点状思维,割裂思维,二元对立的思维,非此即彼的思维,转向关联思维,融通思维,综合渗透式的思维。 


如今,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政策已经有了,下一步是该如何进课程、进教学、进入日常学校教育的生活当中。


这需要融合的机制,协同机制的构建,机制设计至关重要,这其中最需要的是人的改变——作为人,作为教育者,作为校长,作为教师要有边界突破力,要有协同育人力,更要有融合育人力,线上线下的融合,五育之间的融合。


我曾观摩过一位80后女教师的习作课,课堂上,她全程用手机连着屏幕、连着孩子们的iPad,不断把网上的微博、照片、视频各种资源变为她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的融合、切换之自如,让人惊叹。


其实这就是线上线下,五育之间的融合,现在我们备课、上课、评课,都应该带着融合的眼光来看。



我们所做的,都是突破式的探索。育人边界的突破其实已经在路上了,无论是突破到社会,突破到自然,突破到虚拟世界,但它远远没有完成,这是一个艰难的长期工程。


我们都在路上,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不断地突破育人的边界。 


李政涛

华东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2020年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为期一个月,11月18日-19日“未来学校建设峰会”正在举办中,欢迎报名线上观看。今日会议流程安排如下:




学术主持:赵海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主旨报告:真正去“共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范铁(ATDesign工作所设计董事、探月学院新校区总设计师)


学校空间情境如何促进深度学习?

罗朝宣(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校长)

我在充满“未来感”的庭院式校园

臧秀霞(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


读城记:从温故知新中走来,知识与生命共鸣

刘岚(西安新知小学校长)

让每一个空间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冯正华(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


校长就是学校的设计师

闫学(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场景?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这所学校将“未来”刻在DNA里

刘彦(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为了这次毕业典礼,我们在线上重建了整个学校

徐婧(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高中部校长)


站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赋能场景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副校长)


从1.0到4.0的校本课程蝶变之路

冯璐(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劳动教育与屋顶场景新碰撞

王翠翠(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劳动教育项目负责人)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来源 | 本文整理自李政涛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的演讲发言责编 | 芋圆

2594889720@qq.com

• 缺乏语言美学的教育,何以培养一个文明的孩子?

•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温暖的学校,简单的教室,民主的老师,自主探究的孩子

• 假如“甩锅”是人类的深层本性,怎样让明天的教育不再动辄“逃跑”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远程学习报名通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